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10/25 從"心"體驗教育 -小閔

  十月二十五學習日誌          幼碩二 許淑閔
從〝心〞體驗教育
這一堂課我們進入了文獻的討論,之前的幾堂課大多是針對華德福教育目前在台灣的現況進行田野的訪查,並且邀請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的創辦人-張純淑女士與目前宜蘭慈心的家長會會長-于立本先生。在前幾次的課堂中了解了目前華德福教育的實施狀況與江長如何看待這樣的學校在台灣的發展之後,這個禮拜我們正式進入文本當中探討人智學是如何看待孩子的發展,以及它們如何看待教育與醫學之間的連結。
邁向健康的教育─教育,一種潛移默化的治療
在第一章中談到了,教育以及醫學應該要注意三個面向,而這三個面向雖然是我們知道所知道的,但是往往也確是我們忽略的地方,這三點分別為:1遺傳的天性 2教育和環境 3孩子在成長階段所經驗的人際關係之品質。並使用了半圓弧的曲線來描述身體與思想的發展:
除了身體與思想的發展外,更介紹了人智學中的十二感知,分別為:
1.  帶領身體進入自我經驗:觸覺、生命的感覺、自我運動的感覺、平衡的感覺
2.  引導心魂進入自我經驗:嗅覺、味覺、視覺、溫暖的感覺
3.  益於心魂靈性認知和自我經驗的知覺感官:聽覺、語言的感覺、思想的感覺、自我的感覺
我與知識的對話
之前上學期在唸有關於史代納的思想時,我還記得很清楚,我當時回答老師說:「我嘗試的進入人智學的領域,可是我發現我進不去」,但是現在,我終於有了不同的感受了,或許是漸漸與這方面的知識接觸以及看到了在台灣的華德福教育如何將這些知識實踐出來,這樣與實務經驗的接觸後讓我漸漸的能夠體會人智學所要表達的意涵,一個重視孩子身、心、靈的教育。
在身體與思想的發展曲線可以讓我們對應到在參訪慈心時所聽到的演講,在小學這段時間的課程會給孩子大量的藝術活動,因為這段期間是要培養他們對各項事務的感受,培養孩子們美的感受與能夠欣賞美得事物,也強調孩子在這段期間是要能夠經驗各種事情,讓孩子去做建築、木工、園藝,這些事物都是著重於孩子對於生活的體驗,並且將主課程上課的內容與附課程相結合,譬如在建築方面需要學習到丈量的技能,而在上午的主課程中也是教導孩子體驗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但是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現場,我們在幼稚園時期就沒有提供給孩子足夠的環境及自然的物品讓他們盡情的探索,到了國小的階段我們也沒有讓他們經驗各項事務,只有提供給他們認知上的學習,到了中學更不用說培養他們批判及獨立的思考,我們指要求他們要好好的唸書,其他的一切不用煩惱。這樣子違反孩子生長的教育卻是我們在華德福學校當中所看不到的,在這裡他們強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經驗與學習,唯有從孩子自己去體驗的過程中,他才能夠學習到東西,他也才能夠真正將這知識內化到他自己。
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就像史代納所說的一樣,唯有我們經驗過的是物我們才能夠學習起來,就像從前我們學習過這麼多的數學公式或是計算方式,到最後我們真正學期來的是甚麼?我想大多數的人都只有加減乘除,因為這是我們會經驗到的事情,而其他的丈量方式卻是我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技巧,所以就算學了也忘記了,自身的學習經驗讓我非常認同他所說的經過體驗孩子才能夠有所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