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閱讀:幼兒工作與遊戲課堂討論

十二月二十一日
閱讀:幼兒工作與遊戲課堂討論
文獻內容:
在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很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零到七歲兒童的發展,並且說明了教師與家長的任務要對幼兒的保護:為幼兒細心的選擇或安排週遭事物及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的生活,尤其讓幼兒可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孩子的模仿力為與生俱來的,零到七歲的兒童期模仿力也可分為三個階段:1零到三歲:自我覺醒出現的年齡2三到五歲:孩子充滿了想像力3五到七歲:開始出現計畫性的遊戲,但是想像力則會休息一段時間。之後,作者也在下一章節中呈現出華德福幼稚園半日課程進行流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8:30~9:15
自由活動(呼氣)
(教師可進行調配進行水彩畫或蜜蠟捏塑)
9:15~ ?
            晨圈、共同準備早點(吸氣)
?  ~11:30
               戶外活動(呼氣)
11:30~12:00
               童話時間(吸氣)
12:00~12:30
                  家長接送
並強調教師必須要非常重視韻律節奏,及可以讓孩子模仿的環境,在華德福幼稚園中看不到教具,因為他們認為生活中的碎布、毛線、色紙都可以成為孩子練習手工的物品,而孩子藉由這些自己所縫製出來的物品進行想像遊戲。然而,幼兒園的工作就是在為孩子形成生命力的「保護膜」,而這層保護膜的作用是在保護內在事物,阻止外來的侵犯,並且扮演「內在」與「外在」的中間人,並且藉由重複、一覽無遺的工作情形及事先安排好的環境好讓孩子的工作形成他們的「保護膜」。
華德福教育中非常強調在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是意志力的培育,有了這一階段成熟期的任務,孩子將能夠往下一個時期邁進。
華德福教育在台灣─光目幼稚園
光目時刻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8:30~9:15
自由活動
9:15~ ?
        吃水果、晨圈
?  ~11:30
              戶外活動(呼氣)
11:30~12:00
              童話時間(吸氣)
12:00~12:45
                 中餐時間
12:45~14:30
                 午睡時間
14:45~15:30
主課程:蜜蠟筆、濕水彩、捏蜜蠟、手工(縫紉工、木工)
15:40~16:00
結束圈、點心時間
在報告這本書之前剛好有機會進光目幼稚園觀察課程的進行,因此也有機會看到華德福教育在台實施狀況。
華德福教育強調孩子的規律性,也強調韻律節奏對於孩子的影響,從上述的課程表可以看到,孩子每天的課程安排都是具有其規律性的,除了在主課程部份的體驗會每天不一樣外,其他時間的活動從週一到週四都是相同的。在這樣具有規律性的課程之下,孩子們不用教師刻意得提醒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下一個時段他們要做的活動,譬如:孩子在戶外活動前就會先將椅子擺放在故事區,等待從公園回來後就可以直接進入教室聽故事。在晨圈時所唱的歌謠與朗誦的詩也都是與該季節有關,在這一個禮拜觀察以來,每次晨圈活動時所唱的歌都是與冬季、白雪、甚至是湯圓…等脫離不了關係。
省思:
我們也認同規律性對孩子的重要性,在蒙氏中也強調規律性的重要,但是,一定會有人問,難道在非華德福教育模式下的幼稚園就不具有規律性?孩子的課表也是每個禮拜都是一樣的,也是在固定時間讓孩子進行自由遊戲,難道這就不叫規律性?我想,這裡的規律性所看的不只是一天的規律,甚至是一個禮拜、一年,華德福的幼稚園課表都是如此,但是在非此教育模式下的園所會在每學期做課程的微調,因此我想此處的規律性是從遠觀的角度,而非只從單學期來做評斷的。華德福教育真的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教育?我想那道也未必,只是對於現在社會的進步快速,此教育留給我們一個可以放慢腳步來看待我們的孩子並與他們共同成長。

聽者理解作者了解原著

1129   學習日誌
聽者理解作者了解原著
課堂內容
此次課堂上分別針對「邁向健康的教育」這本書中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做介紹,在第二章所提到的是「關於發展的圖像」,第四章中所提到的是「幼兒時期與學齡前時期的促進健康之教育」。
在「關於發展的圖像」中一開始就使用了四張人類腦細胞中突觸的發展,之後還提到,人的一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如果越早將其專業化,那麼生命的本質就會缺乏變通能力和發展能力,之後,作者嘗試將其在醫學方面的知識與人智學有關於人的發展之間的概念相結合,最後帶出了自我體、星芒體、乙太體、物質體這四者在一個人身上分別代表著意志、情感、思考和我們的這個身體。對於為什麼要了解這四體,作者有寫到我們必須要認清身體和心魂之間彼此錯綜複雜的關係,以便我們在之後能夠更具體的運用它。
「幼兒時期與學齡前時期的促進健康之教育」,在二十世紀中大多數的人都感覺到孩子的童年已經面臨了不一樣的危機,孩子的需求已漸漸受到忽視,而資訊與媒體的影響力對孩子的影響更是無形的,並在二十世紀時,華德福幼稚園國際聯盟成立以對抗時代的轉變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在本章結中引用一小段華德福學校日常活動來分析這樣的活動是如何培養孩子在活動、社會、思考、感情和倫理道德方面的認識,並且藉由這些活動培養孩子在身體活動、感觀接受、語言想像力、創造力、社會…等方面的能力。
呼應內心想法
「人的一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如果越早將其專業化,那麼生命的本質就會缺乏變通能力和發展能力」,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華德福教育在幼兒階段不那麼提供孩子在認知方面的知識,他們是讓孩子從遊戲中或是從故事中自己體驗,老師不會針對他們對孩子所講的故事做過多的評價,他們強調利用故事讓孩子去呼應他們內在的感觸,之前去慈心做進班觀察的時候,雅玲老師就有針對班上的孩子去挑選故事,但是在故事講完後雅玲老師並沒有告訴小朋友說我們不可以像狐狸一樣去偷東西之類有關倫理道德方面的矯正,而是讓孩子自行去體驗,希望孩子能夠從故事當中獲得這些道德的概念。
華德福教育不直接灌輸孩子在認知方面的知識,他們強調讓孩子從實做或是故事當中體驗到這些知識,他們會利用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進入意識的世界中,我想這也是他們一直說的「不要太早喚醒孩子」,但是就像老師之前說的一樣,太早讓孩子學習寫字或許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太過壓抑孩子在這方面的發展,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為孩子想要拿筆,因為孩子想要認識其他的事物而我們卻制止他們,所已過與不及都是不適合的,我想在和時提供給孩子最適當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給予適合該年齡的事物。
這次課堂上還使用了蜜蠟筆體驗「陰/陽」,虛與實之間的不同,感覺就像是我沒以前做的版畫一樣,你刻的地方,想要強調的地方,往往卻印不出來,反而是你留白的地方才印得上顏料。還記得我高中時體驗過一次,當時我刻了許多花紋,但是沒想到這些花紋之後在白紙上所印出來的卻是白色的,而真正沒有刻畫的地方才上的了顏色。老師讓我們體驗的用意是想要告訴我們,往往我們注意事情都只看到了事情的表相,或是形體的地方,但是往往我們都忽略的在形體之外的那個虛相,而當別人說要用虛相來表達時,我們會在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不知道如何表達「虛」這個概念,而這也是我們所忽略的,或許也可以套用在讀文本上面,我們往往都只讀到了作者表面的意義,但是我們都沒有仔細去思考其實坐者想要表達甚麼,他到底想要傳達給我們甚麼。了解作者,與作者溝通,這是上了研究所的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作者、讀者、聽者
這禮拜老師又再提醒了作者、讀者、聽者三者之間的關係,從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一再的被提醒,不過目前自己也還在努力練習當中。
理解作者想要說甚麼,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甚麼,而本章的內容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我們要如何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義,及這篇文章對我的感觸為何。這些問題是我們在讀任何文本時都必須注意到的,作者的想法是他的想法,有時並不代表是真理。

演講:我成為一位另類學校的教師

1124
演講:我成為一位另類學校的教師
講者:王智弘  老師 (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 國中部)
演講大綱
原本大學時期就讀的是電機系,但後來因為對於教育的憧憬,因此走上教育這條路。經過五年,考上了教育研究所,選擇政大而不念師範體系的原因是認為目前的教育現場其教師大多是從師範體系出生,但是這些師範生卻沒有辦法為孩子改變甚麼,因此選擇了政大,再加上自己曾經經營補習班,感受到弱勢孩子被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而體認到教育理論與現實生活的不合,因此當他在碩二時,被宜蘭地區家長的熱情而感動,讓他開始正視到底是怎樣的教育讓這些家長可以如此自發性的想要為孩子籌辦國中部,也就這樣的契機讓他留在慈心工作。
在籌辦的過程中,智弘老師也提醒自己必須帶著批判的角度來觀看這樣的一個教育,而在慈心的教師,不只是因為大家出於內心的喜愛孩子,更深一層的是這些教師都是因為對生命有興趣,因此來到這裡當老師的。這裡的教師群形成了一個很強的保護罩,是一個團隊的合作教師們互相支援,在創辦之期,法律方面是較不完備的,但在這過程中,宜蘭縣政府也看到這一群教師對於孩子的努力因此從原本抱持懷疑的態度到後來在法律制度上的提醒與幫忙,讓智弘老師感受到政府的改變,再加上家長們一開始從對他的不信任,到後來陪他一起帶領孩子們一同成長,而這一切的改變讓智弘老師感覺到教育真的是一種很美的禮物。
演講提問
在這之後的討論時間,其提問內容我想大概可分為:1慈心與其他華德福學校的差別2在慈心學校的行政與教學之間是如何配合的3如何去實踐教師這樣的一個角色
1慈心與其他華德福學校的差別,大概可分為三個部份:
1.  慈心為公辦民營:目前全世界大多數的華德福學校還是私立大於公立的
2.  老師之間是相互滋養的:在慈心的教師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不願意妥協,他們不願意向目前的教育現況妥協,而堅持自己的理想
3.  教師文化(團隊文化、學校圖像):整個教師文化的方向是使人性朝向健康,並使組織朝向「學習型組織」
2在慈心學校的行政與教學之間是如何配合的
會盡量讓所有的教師都有機會去接觸到行政與教學的事物,原本是教學比重比較重的老師就讓他有機會去舉辦學校慶典的活動,體會經費不足下該如何完成工作,而原本是行政的教師則會依照其專長給予他們一堂課一整個學期,讓這些平常在處理行政的教師除了與數字和公文接觸以外也能夠了解孩子的需求,並盡可能的去申請經費。
3如何去實踐教師這樣的一個角色
智弘老師認為只要真誠去學習,就沒有甚麼事情是達成不了的,而教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智弘老師也是從一個完全都不懂人智學,而到現在受到人智學的感動,他告訴我們或許我們認為人智學很玄,但是人智學就是一個真實可以實踐出來的東西,當你真正在實踐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它是那麼玄,那麼不好理解。
省思
在智弘老師身上可以看道不怕辛苦,不怕困境,繁事都有解決的辦法,而智弘老師的個性我想也是一個主要的因素,比較能夠用較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事情。之前因為接洽優律思美課程的關係,也有與一些華德福教師接觸,在它們的身上我可以感覺到安定、不慌張,即使是遇到困難他們也會很冷靜的去想出解決的辦法,或許這就是人智學所帶給他們的穩定力量。而這樣的穩定力量如果我們從小就交給孩子,提供給他們在心靈上面的滋養,那麼孩子在面對任何困境時就不會以不好的手段或是方法來解決他們眼前的壓力,我想這事我可以肯定人智學的地方。

點燈

1122   學習日誌
點燈
燭臺製作
在這次上課我們繼續延續了之前所畫的水彩畫,挑選其中一幅想要做成燭臺的水彩畫將它上油,這個禮拜帶著已經上油的水彩畫來做成燭臺。這是我第二次做燭臺了,之前會做是因為去年學姐們需要做燭臺送給另類教育學會的理監事們,所以我們也幫忙做,但是那次比較是像摺紙課一樣,學姐說一個步驟,我們做這樣的形式。這一次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老師邊教我們怎麼做,在此同時也邊要我們去體會這些線條所帶來的感覺,因為這些線條將能夠帶領這張紙變成一個立體的作品,並藉由油使紙張更加的透明,而之後放上蠟燭透過燭光就能將燭光從這透明紙張中流露出來。
透過燭臺所呈現出來的燭光會依著之前濕水彩畫時所上的顏色而有所不同,這次,或許或多或少也跟大家的個性有點關係,普遍透過燭光所透露出來的顏色都是比較溫和的顏色,大多都是紅色系或是橘色系。而根據原本圖畫的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有些微的差距,有些人的紙張是未塗滿的,所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燭臺其所呈現出來的光也有所不同。
影片欣賞
這次的影片是在講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與家長的觀點,這部影片取景的地方在英國的Micheal Hall華德福學校,在英國的華德福學校並非向德國一樣是受到政府的支持,在英國的華德福學校也是屬於私立學校,只有一些對孩子的教育具有理想的家長才會將他們的孩子送往那裡。在片中分別帶到不同的場景,可以看到幼稚園與小學的華德福教育,也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各課程中的體驗。
省思
記得在課堂上時曾提出了,台灣的華德福教育感覺上與英國一樣都比較不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台灣還面臨到另外一個困境就是孩子必須要面臨入學考試,不管事在升高中或是大學的時候,但是在英國也同樣擁有這些困難,可是英國比較少這樣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部份的學校是有1~12年級的完整華德福教育,可是在台灣,我們目前還缺少這樣完整的體系,雖然在宜蘭已出現華德福教育的高中部。針對這樣的問題,老師也說明了,在之後所推廣的12年國教可能會對在台灣的華德福教育有比較好的發展。但是在這裡就延伸出我另外一個問題:接受完這12年教育的孩子,其在高中畢業後還是得面對考試的壓力,而真正接受完這12年教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升學考試?抑或是在台灣的華德福學校認為孩子們只要經過完整12的教育就會補足華德福教育與體制內課程在內容上的差異?我想,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華德福教育有它的好,但是如何在台灣這塊土地走出本土文化與華德福教育之間的融合,這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地方。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華德福教育之溼水彩畫體驗課程-2010/11/01-麗儀

當紅黃藍相遇在一起-華德福溼水彩畫體驗課程
                                                                                                                                            2010/11/1
在我的感覺中黃色是很明亮的,我總會把他和陽光聯想在一起,或者是接近嫩綠葉子的黃或是金黃色的稻穗,名畫家梵谷也很喜歡黃色;不過我對黃色的喜愛不如藍色;從以前就很喜歡藍色所帶給我安定沉靜的感覺,我喜歡這個色彩的脫俗、幽雅,看到藍色我總會想到天空或大海,心情就會跟著舒暢;紅色讓我聯想到蕃茄醬,還有火燄,這顏色是熱情的,也像鬥牛士手裡的紅巾,像飄揚在空中的國旗,還有紅蘋果,但我對紅色的喜愛度也沒藍色多。
今天,拿起好多年都沒再拿過的畫筆,要不是修了這堂課,我可能依舊是在想像中作畫,我到海邊的時候,我曾夢想著我拿起畫板,水彩筆很快的抓住一幅美景,然後就可以暢快的表達出來,於是每次我到海邊,我總想著這樣的事,但我一直沒有真的做這件事。
之前倪老師說:這堂課要畫溼水彩畫時,心裡曾構思要畫什麼,想到的竟是一個花瓶,或是一雙鞋子;後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使用紅、黃、藍三個基調進行調色,一開始我讓三種顏色小心地井水不犯河水,完全獨立的呈現,隨著老師閱讀有關色彩的故事,色彩所給人的感覺和意境,還有觀摩同學的畫作之後,我轉而讓三種色彩漸漸地融合,心裡對色彩的感受也慢慢貼近;到了第三幅的具體圖像畫,本來要畫翠玉白菜,但我不曉得怎麼調出那種色澤,也不知道怎麼畫可以像那樣,於是最後畫了一個蘋果;第四幅畫,要傳達一個故事,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我想到了一種心情,關於調適方面的,又想到年節的熱鬧,或是參加主日聚會的狀況,最後我選擇畫海邊,很妙,沒想到無意間我的夢想實現了,我把海邊的樣貌描繪出來了,但沒有自己想像中的美好,只是黃、紅、藍三種簡單的色彩,可以一起變得十分豐富而有趣,而且不同的人都能畫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訴說自己的色彩故事,我又一次領會無中生有的樂趣,親手實踐一個想像中的事,意外讓自己感受到想與做有之間的差異,而後慢慢調整想像和實踐之後的落差,這是一個特別的體驗,下課時大家都一同望向窗外的夕陽,粉紅橘的雲彩交織著十分美麗,華德福的溼水彩畫讓我們這一堂課,心靈有一個溫柔的想像,並一同編織著屬於色彩的故事,也增添了對色彩的敏感度。

11月10的演講(另類教育的發展與展望)摘要與心得-麗儀


1110的演講摘要與心得-麗儀
另類教育的發展與展望
主講者:Prof Raine Kokemohr
Prof Raine Kokemohr教授演講摘要:
正規教育使孩子適應政治和經濟系統所給予的目標和態度;另類學校則相信個人可以發揮其豐富的潛力,能力及性向。正規教育下的簡化二分法有阻礙思維發展的風險,而兒童的身體正等待被開發。
介紹華德福教育乙太身體發育的心理和精神活動、7年階段論、優律詩美有關大腦的審美精神以及與本體的互動,大部份用古典音樂有時也用別的,現場工作是重要的。訓練華德福的老師將建議:兒童及青少年的世界是一個整體,1-8是一個循環,他們都和幼兒一同生活,主要是因為發展的循環,一個宇宙觀,和平、合協。

Prof Raine Kokemohr教授提出三點疑問:
一、有任何理想教育可適應未來社會的幼兒嗎?
重要的是解構和減低權力,因為父母曝露於多種觀念中,幼兒不能孤立的活在世界中,應該要給幼兒早期一個的完整而不是受控制的社會生活。
德國有各種另類教育課程,可以在一般學校中找到,他們得到政府更多的照顧。
二、華德福教育是否一定要讓幼兒與高科技隔離?
一個現代社會,幼兒有很多科技玩具,不可能將之分離,那華德福教育是否有其他的作法?
三、在培育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教師如何成為模範,成為什麼樣的模範?
國民教育政策本來四年延長六年(有助於弱勢的,社會或種族的融合,但被中上階級既得利益者否決了)

倪老師:另類教育政府無法提供支持。如果放棄這樣就會多一個特殊的孩子,面對問題的力量有家庭、家人的支持、同儕教功課。

在場有人提問:德國另類教育可以推論到什麼地方,台灣附近就有另類學校在垃圾場附近,有沒有什麼大概的方式。

回答:我們身處在一個跟我們想要的相反的環境,除非我們去打破它,但我們沒辦法打破,我們就是在這環境中,所以另類學校和公立學校一樣,老師要不斷省思自己的失敗,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失敗。
建造或重新建構知識需要太多的時間或需要正式評估;台灣學校整個華德福課程是舊式的,在德國因為科技的關係大家身體變弱,課程在韻律方面都有調整德國發現如果沒改變無法生存。
倪老師回應:在台灣較差的一面,華德福學校是全新的,但畢竟是複製的,藝術教育可能被限制,很大的限制;好的一面像在蓋房子,是老師帶著他們一步步去做好的,這是正向的,且在各方面課程都表現出和諧。

心得感想:
對於這一次的演講:讓我對於華德福在德國的現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而Kokemohr教授所提出關於幼兒是不是一定要遠離高科技的疑問,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年紀小時就接觸各種高科技好像已經相當普遍,而華德福教育不讓幼兒接觸是為了避免幼兒不要過早受到這些產物的負面影響;我的看法是家長應該是最有權利作出選擇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幼兒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呢?認不認為高
科技產物會傷害到自己的孩子?願不願意為他們營造一個較為天然的家庭設施?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提問對家長而言應該也是一個挑戰。

另一個提問:關於如何培育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教師要成為什麼樣的模範呢?這在台灣來說:教師常常有來自各方面的意見,有專家學者的、家長的、園所的建議,教師本身該如何從中去歸納整理出一套較合適的教學觀呢?教師可能要經常的對於幼兒有想認識和瞭解的想法,因為在我的想法裡我贊同不是把幼兒教導成像一個符合現代社會的成人一樣,而是應該要讓幼兒對這社會有願意探索的好奇心,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如何處理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這之間的差異是可以好好去思考的,也唯有對幼兒有較多的認識和瞭解才能真正知道該引導他們往什麼樣的方向前進。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11.24演講:我如何成為一位另類學校教師-佳容

學生:幼碩一 鍾佳容 
時間99.11.24   18:00~21:00 
綱要主題─我如何成為一位另類學校教師
         主講者─王智弘老師
一、聽講內容
(一)成為另類教師的契機─籌劃辦學
            智弘老師是機械背景出身,由於對教育的興趣、憧憬,認為可以透過教育改變一點世界,因此毅然決然進入研究所就讀。學習時經由馮朝霖老師的<教育哲學專論>一書,對於教育理論、理念的眼界大開─原來教育有這麼多形式,但認識的同時也對台灣的教育,只是為了飯碗而教書的教師們感到失望,也因此沒有修教育學程。
         在慈心華德福小學校長張純淑的演講中得知教育的新圖像,起初,對此是抱持懷疑且不認同的態度,但在認知到人智學的理念,並受到馮教師、倪老師的鼓勵下,應邀成為慈心華德福國中的行政籌辦人員,負責籌備國中、接洽國外的學者,並且學習華德福的知識。和家長一起開會、寫計畫、做研究及募款中,中學計劃書終於通過教選會的核准,成立了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學,而後受到大家的推崇、力邀之下,成為第一屆的七年級導師。
(二)對另類教育、教師的圖像─真善美
智弘老師對另類教師特質的定義為不願妥協現有教育體制的夢想者、堅持者,他認為現實中沒有完美的學校、教師,因此需要透過不斷地挑戰與改變,才能證實理想的教育是真實存在的。另類教育學校肯定了教育的真善美、教育的正向價值,使孩子們可以用自己生命的頻率生活著。
    (三)另類學校、教師QA
1.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如何將人智學落實在教學中呢?
智弘老師有開過國中的補習班,對於人智學的理念一直都抱持著懷疑及批判性的角度去審視,希望能以開廣的視野去理解人智學。雖然智弘老師沒有另類學校教師的教學經驗,就接下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學第一屆的導師,但他認為沒有人是做足準備後才開始當教師的,且總是要有人去執行,去帶領這些孩子成長。
2.您對於有人評論華德福是封閉的教育型態有何觀感?
因為華德福教育的色彩是很鮮明的,很容易會受到沒有深入了解過的人之誤解,然而一旦投入,便能體會到人智學教育的浩瀚。在慈心華德福,教師、家長們是可以很真誠地對話,能以面對現實卻不失去理想的態度、懷抱著對孩子的愛投入教育,而不是只是為了表面的知識做學習,教師們可以做真正的教育,呼應孩子生命歷程的需求。
教師小組、家長會都是學校的重要力量,支持著被視為理想的教育,我們不能要求大家都認同這個教育,只能以務實的面向來展現成果。
3.成為一位華德福教師,是對於當今教育體制的反彈?
          對於當今的教育系統,智弘老師不否認體制內學校的存在性,但同時也聲明體制內學校的教育、升學主義等,確實是有不妥之處。現今的教育充斥著宿命論,使得在教育中處於弱勢的、成績低下的孩子往往被某些教師所踐踏,失去對於學習的熱誠。然而,他認為教師應該是很美的工作,可以陪伴著孩子成長,看著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成熟。最後他在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學證明了,理想的教育是可以真實存在的,而人也能以人的姿態重新被看見,而非是教條式的探索。因此,只要活著,就一定能為世界做一些改變!
二、聽講心得
(一)一位另類教師對教育的態度─面對現實卻不失夢想與希望
              智弘老師分享自己學習、教學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於教師的定義,一個老師對孩子們來說,應該是陪伴、鼓勵、成長推手的重要角色,而不僅止於教書、傳遞知識。教師必須要具備對人、對教育、對社會的熱情,不是被社會框架、教育體制、教學環境所侷限,而失去了教育的意義。我似乎重新看到教師這份工作的真實原貌,教育是國家的大業,身為第一線的教師是有責任支撐、改變教育的樣貌的。
             「教師是一份很美的工作」,這句話一直烙印在我的心中,過往我一直嚮往成為公幼教師,著重的首要條件是穩定且優渥的薪水,曾幾何時教師對我而言渺小得只剩下溫飽的價值?我感到很慚愧,教育工作的價值不該只是建立在金錢上,而流失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愛、關心、付出的力量。對於智弘老師的教學態度、家長們對真實教育的重視,我相當地敬重與佩服,都是因為他們,慈心華德福這個理想教育的學校才會出現,我試想,倘若每位教師都能從小我展現對教育生命的熱誠,整個社會勢必會完全改頭換面。
(二)理想的教育是可行的─事在人為!
       教育的形態很多,我也從書本上的理論見識到許多學者的教育理念,然而在這次的演講中又深刻地感受到人雖然渺小,卻有無限的潛能。一群老師、家長的力量竟然也可以推行別於現存的教育理念,進而興學,創造出有別於嶄新的學習環境!我覺得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挑戰的精神,在社會的框架外,華德福教育勢必會受到四面八方的檢視與批判。但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在衝突與不和諧中找到平衡點!然而,我認為不需要全面地去贊同或推翻某種教育模式,因為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體制,只要我們有教育心,不管是處於何種教育環境,人人都可以成為另類教師 而我也期許自己,不論是在體制內或體制外,都能以真摯與熱誠的心去從事教學,以一己之力為社會、學生們做有意義的事。
三、學習反思
(一)讓每間學校都成為另類學校
經由這場演講後,我體認到的是,另類教育學校確實是個提供教師們一展長才的教學環境,但是不代表有別於現今體制想法的教師,就一定要成為一位另類學校的教師,脫離現在的教育場域。我思考著,當這些有教育夢想與希望的教師離開,去創造自己的教育伊甸園,這或許是好的、理想的開端,但同時的,不是每位孩子都那麼幸運,能有機會去就讀另類學校就讀。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中,一定都有等著被另類教師幫助的孩子們,我認為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要被不健全的教育所殘害,成為教育體制下的淘汰者與失敗者。有理想、熱血的教師們所肩負的責任,就是要在教育環境中塑造給孩子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孩子在任何學校中都能去全面發展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二)喚回自己對教育的熱情
                        之前有聽過<56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雷夫‧艾司奎的演講,他將教育視為終身的事業,沒有所謂的退休與否,因為他熱愛著教育,與孩子們共處、學習、成長。他讓孩子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在那場演講中,我深受雷夫老師的精神所感動!又曾經在一堂課中,有老師分享著「我們該慶幸自己是個幼教人」,我將之與雷夫老師的精神連結,延伸了教師的新圖像。教師們應該對自己的工作保有神聖的觀感,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擁有無限可能與希望的孩子,教師不能僅止於單向的知識傳輸,我們都要更用心去關照每個孩子,去理解、關心、注意、支持需要我們協助的每個生命個體!教師,是一個關於人的偉大事業!

11.22日誌:教育制度探討‧溫暖的光與心-佳容

學生:幼碩一 鍾佳容
時間99. 11.22   14:00~17:00
地點:井塘樓3F研討室
綱要1.濕水彩之燭台製作
             2.觀賞影片─探討不同教育制度的美
一、學習內容
(一)製作燭台─內心萌發的力量
    11/1的課程,我們畫了華德福教育藝術課程的濕水彩畫,再將畫作塗油(沙拉油、橄欖油)靜置陰乾後,畫作便呈現半透明狀態,今天的課程就要以畫作為製作燭台的素材。
    燭台必須要以正方形的紙折成的,然而我們是用八開的圖畫紙繪製(長方形),所以就要選擇畫作中想要選用的部份進行裁切。我們先觀看倪老師的燭台成品,那是一個類似蓮花座的紙盒,上面有著豐富的色調,當老師將成品回復成最初的紙張,上面佈滿著許多的線條,而我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驟一步驟的折出需要的線條。老師強調,每個折線要折出他清楚的立體感,在成形時才會比較好折,成品也能有俐落的線條。後來,老師還讓我們在燭台中放置小蠟燭,燭台就散發出微微的光線,使教室充滿著黃色的光輝。
    折的過程中,我感到當下的情緒是急促的,希望快點完成這個成品。不知道是求好心切又或者是情緒使然,也因此,就沒有將線條折出立體感,導致我做出來的燭台,少了一種堅強、俐落的感覺。但就在點上蠟燭時,我靜靜地看著燭台散發的光,會因不同畫作而有別,整體而言大家的燭台色調屬於溫暖的色系,使人有舒服、放鬆的感覺。後來,我回家後又再折一次燭台,我發現在折的過程中,我從中學習到要仔細地、全新地投入,內心也逐漸地平靜、穩定下來,體驗到美的存在,或許這就是藝術所帶來的力量吧!
(二)教育制度的差異與審視
課程中,觀看了國外華德福教育的影片,影片中呈現了華德福教師與孩子互動的情形,以及他們對於華德福教育理念的闡釋。如:華德福教育把教室營造成家的形象,孩子在那邊不是純粹地上學,學習書本的知識與讀寫算,而是去模仿、學習日常的生活技能。教師對幼兒來說像是個母親或父親的角色,對他們是充滿愛與關懷,不是教師對學生的上對下關係。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師在教室用熨斗熨燙衣服,而孩子拿著小的熨斗模型,在大掛布上做出熨燙的動作。學生從教室中,還會學習切食物,為自己準備點心。
我對於在華德福教育模式中學習的幼兒的能力感到驚嘆,為什麼相同年齡層的孩子,台灣的父母、教師似乎都以代勞的方式讓幼兒當個小少爺、小小姐,似是深怕孩子受傷或做不來。不同的教育制度會對孩子有不同的期望,進而栽培出不同能力的孩子,從影片中可以得知,幼兒的能力是源自於教師的相信與機會的給予,只要我們願意,孩子是可以達到的!只是,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是否有放手讓孩子去學習的可能,這仍是未知的變數與挑戰。若我有小孩,我定會從小培養他自主、負責的習慣,並給他嘗試的機會,以使孩子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有自信的個體。

二、學習反思
◎教育觀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難解!          
    為何同樣都是人類,東、西方教育的價值觀卻相差這麼遠呢?西方不著重於學歷,反而強調的是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但台灣的技職體系卻是考試成績較低的孩子讀的。我初淺的認為是受到諸多傳統文化、經濟物質水平、教育環境品質等因素的影響,如:台灣所重視的是高學歷文憑,孩子們需要藉由考試、念書的途徑,舖設未來工作的道路,也造就了升學主義,因此家長能不擔心、事先為孩子的學習做準備嗎?在害怕自己的孩子會輸給他人的情形下,而拼了命地要讓孩子學東西,增加他們的競爭力,痛苦的還是孩子。資本主義不停的作祟,孩子的成長歷程被定格了,沒有快樂的童年,現在的努力就是為了二十年後的幸福!或許有人認為是值得的,穩定的生活、優渥的薪水,看似艷麗卻累積了許多的犧牲。到底,我們要孩子的生活是為了什麼目的呢?人的一生所追求的價值難道是以錢作為定奪嗎!我很不認同,但也不能否認金錢確實是生活必須具備的。
    我很徬徨,若我讓孩子接受了健康的教育,讓他們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很健康、有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可是學習過程的轉銜期間會感受到變異的苦難,(如從體制外學校轉到體制內學習),那麼我們一直所堅持的對的教育、健康的教育,到頭來仍要跟社會的標準妥協,這不是相當矛盾嗎?理想的教育到底要怎麼去推行,以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