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閱讀:幼兒工作與遊戲課堂討論

十二月二十一日
閱讀:幼兒工作與遊戲課堂討論
文獻內容:
在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很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零到七歲兒童的發展,並且說明了教師與家長的任務要對幼兒的保護:為幼兒細心的選擇或安排週遭事物及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的生活,尤其讓幼兒可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孩子的模仿力為與生俱來的,零到七歲的兒童期模仿力也可分為三個階段:1零到三歲:自我覺醒出現的年齡2三到五歲:孩子充滿了想像力3五到七歲:開始出現計畫性的遊戲,但是想像力則會休息一段時間。之後,作者也在下一章節中呈現出華德福幼稚園半日課程進行流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8:30~9:15
自由活動(呼氣)
(教師可進行調配進行水彩畫或蜜蠟捏塑)
9:15~ ?
            晨圈、共同準備早點(吸氣)
?  ~11:30
               戶外活動(呼氣)
11:30~12:00
               童話時間(吸氣)
12:00~12:30
                  家長接送
並強調教師必須要非常重視韻律節奏,及可以讓孩子模仿的環境,在華德福幼稚園中看不到教具,因為他們認為生活中的碎布、毛線、色紙都可以成為孩子練習手工的物品,而孩子藉由這些自己所縫製出來的物品進行想像遊戲。然而,幼兒園的工作就是在為孩子形成生命力的「保護膜」,而這層保護膜的作用是在保護內在事物,阻止外來的侵犯,並且扮演「內在」與「外在」的中間人,並且藉由重複、一覽無遺的工作情形及事先安排好的環境好讓孩子的工作形成他們的「保護膜」。
華德福教育中非常強調在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是意志力的培育,有了這一階段成熟期的任務,孩子將能夠往下一個時期邁進。
華德福教育在台灣─光目幼稚園
光目時刻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8:30~9:15
自由活動
9:15~ ?
        吃水果、晨圈
?  ~11:30
              戶外活動(呼氣)
11:30~12:00
              童話時間(吸氣)
12:00~12:45
                 中餐時間
12:45~14:30
                 午睡時間
14:45~15:30
主課程:蜜蠟筆、濕水彩、捏蜜蠟、手工(縫紉工、木工)
15:40~16:00
結束圈、點心時間
在報告這本書之前剛好有機會進光目幼稚園觀察課程的進行,因此也有機會看到華德福教育在台實施狀況。
華德福教育強調孩子的規律性,也強調韻律節奏對於孩子的影響,從上述的課程表可以看到,孩子每天的課程安排都是具有其規律性的,除了在主課程部份的體驗會每天不一樣外,其他時間的活動從週一到週四都是相同的。在這樣具有規律性的課程之下,孩子們不用教師刻意得提醒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下一個時段他們要做的活動,譬如:孩子在戶外活動前就會先將椅子擺放在故事區,等待從公園回來後就可以直接進入教室聽故事。在晨圈時所唱的歌謠與朗誦的詩也都是與該季節有關,在這一個禮拜觀察以來,每次晨圈活動時所唱的歌都是與冬季、白雪、甚至是湯圓…等脫離不了關係。
省思:
我們也認同規律性對孩子的重要性,在蒙氏中也強調規律性的重要,但是,一定會有人問,難道在非華德福教育模式下的幼稚園就不具有規律性?孩子的課表也是每個禮拜都是一樣的,也是在固定時間讓孩子進行自由遊戲,難道這就不叫規律性?我想,這裡的規律性所看的不只是一天的規律,甚至是一個禮拜、一年,華德福的幼稚園課表都是如此,但是在非此教育模式下的園所會在每學期做課程的微調,因此我想此處的規律性是從遠觀的角度,而非只從單學期來做評斷的。華德福教育真的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教育?我想那道也未必,只是對於現在社會的進步快速,此教育留給我們一個可以放慢腳步來看待我們的孩子並與他們共同成長。

聽者理解作者了解原著

1129   學習日誌
聽者理解作者了解原著
課堂內容
此次課堂上分別針對「邁向健康的教育」這本書中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做介紹,在第二章所提到的是「關於發展的圖像」,第四章中所提到的是「幼兒時期與學齡前時期的促進健康之教育」。
在「關於發展的圖像」中一開始就使用了四張人類腦細胞中突觸的發展,之後還提到,人的一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如果越早將其專業化,那麼生命的本質就會缺乏變通能力和發展能力,之後,作者嘗試將其在醫學方面的知識與人智學有關於人的發展之間的概念相結合,最後帶出了自我體、星芒體、乙太體、物質體這四者在一個人身上分別代表著意志、情感、思考和我們的這個身體。對於為什麼要了解這四體,作者有寫到我們必須要認清身體和心魂之間彼此錯綜複雜的關係,以便我們在之後能夠更具體的運用它。
「幼兒時期與學齡前時期的促進健康之教育」,在二十世紀中大多數的人都感覺到孩子的童年已經面臨了不一樣的危機,孩子的需求已漸漸受到忽視,而資訊與媒體的影響力對孩子的影響更是無形的,並在二十世紀時,華德福幼稚園國際聯盟成立以對抗時代的轉變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在本章結中引用一小段華德福學校日常活動來分析這樣的活動是如何培養孩子在活動、社會、思考、感情和倫理道德方面的認識,並且藉由這些活動培養孩子在身體活動、感觀接受、語言想像力、創造力、社會…等方面的能力。
呼應內心想法
「人的一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如果越早將其專業化,那麼生命的本質就會缺乏變通能力和發展能力」,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華德福教育在幼兒階段不那麼提供孩子在認知方面的知識,他們是讓孩子從遊戲中或是從故事中自己體驗,老師不會針對他們對孩子所講的故事做過多的評價,他們強調利用故事讓孩子去呼應他們內在的感觸,之前去慈心做進班觀察的時候,雅玲老師就有針對班上的孩子去挑選故事,但是在故事講完後雅玲老師並沒有告訴小朋友說我們不可以像狐狸一樣去偷東西之類有關倫理道德方面的矯正,而是讓孩子自行去體驗,希望孩子能夠從故事當中獲得這些道德的概念。
華德福教育不直接灌輸孩子在認知方面的知識,他們強調讓孩子從實做或是故事當中體驗到這些知識,他們會利用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進入意識的世界中,我想這也是他們一直說的「不要太早喚醒孩子」,但是就像老師之前說的一樣,太早讓孩子學習寫字或許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太過壓抑孩子在這方面的發展,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為孩子想要拿筆,因為孩子想要認識其他的事物而我們卻制止他們,所已過與不及都是不適合的,我想在和時提供給孩子最適當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給予適合該年齡的事物。
這次課堂上還使用了蜜蠟筆體驗「陰/陽」,虛與實之間的不同,感覺就像是我沒以前做的版畫一樣,你刻的地方,想要強調的地方,往往卻印不出來,反而是你留白的地方才印得上顏料。還記得我高中時體驗過一次,當時我刻了許多花紋,但是沒想到這些花紋之後在白紙上所印出來的卻是白色的,而真正沒有刻畫的地方才上的了顏色。老師讓我們體驗的用意是想要告訴我們,往往我們注意事情都只看到了事情的表相,或是形體的地方,但是往往我們都忽略的在形體之外的那個虛相,而當別人說要用虛相來表達時,我們會在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不知道如何表達「虛」這個概念,而這也是我們所忽略的,或許也可以套用在讀文本上面,我們往往都只讀到了作者表面的意義,但是我們都沒有仔細去思考其實坐者想要表達甚麼,他到底想要傳達給我們甚麼。了解作者,與作者溝通,這是上了研究所的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作者、讀者、聽者
這禮拜老師又再提醒了作者、讀者、聽者三者之間的關係,從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一再的被提醒,不過目前自己也還在努力練習當中。
理解作者想要說甚麼,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甚麼,而本章的內容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我們要如何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義,及這篇文章對我的感觸為何。這些問題是我們在讀任何文本時都必須注意到的,作者的想法是他的想法,有時並不代表是真理。

演講:我成為一位另類學校的教師

1124
演講:我成為一位另類學校的教師
講者:王智弘  老師 (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 國中部)
演講大綱
原本大學時期就讀的是電機系,但後來因為對於教育的憧憬,因此走上教育這條路。經過五年,考上了教育研究所,選擇政大而不念師範體系的原因是認為目前的教育現場其教師大多是從師範體系出生,但是這些師範生卻沒有辦法為孩子改變甚麼,因此選擇了政大,再加上自己曾經經營補習班,感受到弱勢孩子被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而體認到教育理論與現實生活的不合,因此當他在碩二時,被宜蘭地區家長的熱情而感動,讓他開始正視到底是怎樣的教育讓這些家長可以如此自發性的想要為孩子籌辦國中部,也就這樣的契機讓他留在慈心工作。
在籌辦的過程中,智弘老師也提醒自己必須帶著批判的角度來觀看這樣的一個教育,而在慈心的教師,不只是因為大家出於內心的喜愛孩子,更深一層的是這些教師都是因為對生命有興趣,因此來到這裡當老師的。這裡的教師群形成了一個很強的保護罩,是一個團隊的合作教師們互相支援,在創辦之期,法律方面是較不完備的,但在這過程中,宜蘭縣政府也看到這一群教師對於孩子的努力因此從原本抱持懷疑的態度到後來在法律制度上的提醒與幫忙,讓智弘老師感受到政府的改變,再加上家長們一開始從對他的不信任,到後來陪他一起帶領孩子們一同成長,而這一切的改變讓智弘老師感覺到教育真的是一種很美的禮物。
演講提問
在這之後的討論時間,其提問內容我想大概可分為:1慈心與其他華德福學校的差別2在慈心學校的行政與教學之間是如何配合的3如何去實踐教師這樣的一個角色
1慈心與其他華德福學校的差別,大概可分為三個部份:
1.  慈心為公辦民營:目前全世界大多數的華德福學校還是私立大於公立的
2.  老師之間是相互滋養的:在慈心的教師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不願意妥協,他們不願意向目前的教育現況妥協,而堅持自己的理想
3.  教師文化(團隊文化、學校圖像):整個教師文化的方向是使人性朝向健康,並使組織朝向「學習型組織」
2在慈心學校的行政與教學之間是如何配合的
會盡量讓所有的教師都有機會去接觸到行政與教學的事物,原本是教學比重比較重的老師就讓他有機會去舉辦學校慶典的活動,體會經費不足下該如何完成工作,而原本是行政的教師則會依照其專長給予他們一堂課一整個學期,讓這些平常在處理行政的教師除了與數字和公文接觸以外也能夠了解孩子的需求,並盡可能的去申請經費。
3如何去實踐教師這樣的一個角色
智弘老師認為只要真誠去學習,就沒有甚麼事情是達成不了的,而教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智弘老師也是從一個完全都不懂人智學,而到現在受到人智學的感動,他告訴我們或許我們認為人智學很玄,但是人智學就是一個真實可以實踐出來的東西,當你真正在實踐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它是那麼玄,那麼不好理解。
省思
在智弘老師身上可以看道不怕辛苦,不怕困境,繁事都有解決的辦法,而智弘老師的個性我想也是一個主要的因素,比較能夠用較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事情。之前因為接洽優律思美課程的關係,也有與一些華德福教師接觸,在它們的身上我可以感覺到安定、不慌張,即使是遇到困難他們也會很冷靜的去想出解決的辦法,或許這就是人智學所帶給他們的穩定力量。而這樣的穩定力量如果我們從小就交給孩子,提供給他們在心靈上面的滋養,那麼孩子在面對任何困境時就不會以不好的手段或是方法來解決他們眼前的壓力,我想這事我可以肯定人智學的地方。

點燈

1122   學習日誌
點燈
燭臺製作
在這次上課我們繼續延續了之前所畫的水彩畫,挑選其中一幅想要做成燭臺的水彩畫將它上油,這個禮拜帶著已經上油的水彩畫來做成燭臺。這是我第二次做燭臺了,之前會做是因為去年學姐們需要做燭臺送給另類教育學會的理監事們,所以我們也幫忙做,但是那次比較是像摺紙課一樣,學姐說一個步驟,我們做這樣的形式。這一次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老師邊教我們怎麼做,在此同時也邊要我們去體會這些線條所帶來的感覺,因為這些線條將能夠帶領這張紙變成一個立體的作品,並藉由油使紙張更加的透明,而之後放上蠟燭透過燭光就能將燭光從這透明紙張中流露出來。
透過燭臺所呈現出來的燭光會依著之前濕水彩畫時所上的顏色而有所不同,這次,或許或多或少也跟大家的個性有點關係,普遍透過燭光所透露出來的顏色都是比較溫和的顏色,大多都是紅色系或是橘色系。而根據原本圖畫的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有些微的差距,有些人的紙張是未塗滿的,所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燭臺其所呈現出來的光也有所不同。
影片欣賞
這次的影片是在講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與家長的觀點,這部影片取景的地方在英國的Micheal Hall華德福學校,在英國的華德福學校並非向德國一樣是受到政府的支持,在英國的華德福學校也是屬於私立學校,只有一些對孩子的教育具有理想的家長才會將他們的孩子送往那裡。在片中分別帶到不同的場景,可以看到幼稚園與小學的華德福教育,也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各課程中的體驗。
省思
記得在課堂上時曾提出了,台灣的華德福教育感覺上與英國一樣都比較不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台灣還面臨到另外一個困境就是孩子必須要面臨入學考試,不管事在升高中或是大學的時候,但是在英國也同樣擁有這些困難,可是英國比較少這樣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部份的學校是有1~12年級的完整華德福教育,可是在台灣,我們目前還缺少這樣完整的體系,雖然在宜蘭已出現華德福教育的高中部。針對這樣的問題,老師也說明了,在之後所推廣的12年國教可能會對在台灣的華德福教育有比較好的發展。但是在這裡就延伸出我另外一個問題:接受完這12年教育的孩子,其在高中畢業後還是得面對考試的壓力,而真正接受完這12年教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升學考試?抑或是在台灣的華德福學校認為孩子們只要經過完整12的教育就會補足華德福教育與體制內課程在內容上的差異?我想,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華德福教育有它的好,但是如何在台灣這塊土地走出本土文化與華德福教育之間的融合,這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