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11/24演講-我如何成為另類學校的教師-麗儀

11/24演講-我如何成為另類學校的教師
主講者:王智弘  老師
時間:99/11/24  18:00~21:00
講者簡介:在慈心華德福學校 從公辦民營第二年,2003~到現在
帶過國中班,全家都有參與。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和博士班
大學:機械科
從一開始對於教師這職業的猶豫,到後來逐漸立定方向
從機械科系轉換所學到教育研究所,是因為想接觸跟人有關的事,於是智弘老師閱讀教育哲學專論,做了很多的筆記,希望可以成為馮朝霖老師的學生。當時對於教育有一個憧憬,感覺可以為學生做很多事,改變一些什麼,但這在一開始都還是處在迷惘之中。
過程中,曾經做過補習班的工作,因為看到很多受盡苦難的孩子,對台灣的教育感到失望;教育理論是美好的,然而在施行上卻有許多問題存在。
一直到一場如同今晚的座談會,遇見張純淑女士,受邀擔任慈心華德福學校籌備會的行政秘書,當時把國內外知識和學問都內化成自己的,且在一百多次籌備會中,被許多家長深深感動,雖然曾經放棄,但後來寫了四十幾版的工作計畫書並且在大家的遊說之後擔任了7年級導師的工作,學生後來也都相繼畢業了。
夢想和理想的實現
智弘老師說這一路走來實現許多奇蹟,在籌備過程中發現人智學是浩瀚的教育,一但進入就不可自拔,可以與歷史對話,沉殿和成長,一切都是無價的。即便自己一直是個有思辯精神的人,也被說服了。十八年的努力,讓宜蘭縣政府也為慈心做事,這是因為理想被務實地做出來了,因為這些重要伙伴-慈心的家長,還有教師,不斷在為孩子奮鬥,還有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呼應要為學生生命的滋養,家長也一同受到滋養了,使得越來越能看見自己。
座談會的相關提問:
1進華德福學校之後,理念的轉變和被感動的過程?
2.智弘老師所觀察的慈心華德福學校如何影響當地的社區,如何發展生長?
3.學校教學與行政的關係?
4.如何實踐教師的角色?
智弘老師的回應:
曾經有一次,感動到極點,這些都是有夠多的人不怕勞苦,並且享受痛苦所帶來的成長,如果沒有這樣的學生可以教就是理論,落實之後就不是,慈心到現在都還在成長,傳遞正面的力量,也因此心中善的力量不斷被點燃,有這樣善的循環,就有機會成為華德福的老師。
教書快六年,都不覺得真的瞭解華德福教育,史代納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辦?教育是活的,只要真誠學習,沒有人是準備好之後才當老師,總要有人肯開始做,一開始備課程時是硬著頭皮就上,但後來發現沒有完整的人存在,但每一個人又都是完整的。
馮老師解釋說:智弘老師的慈心教育學是類似現代版的佛學,佛祖死時說:其實我什麼都沒有講,任何教育的實踐,道有常道,法無定法,全心全意開放心胸,關懷孩子,就可以看到全貌。
慈心華德福學校教育與行政的關係
課程領導教育,沒有固定的華德福教育,行政負責支援,不忘初衷,以學生為重,每個老師都必須當過節慶的主辦人,共同負責,發展小組由資深老師組成,不管身在哪一個位置,每位教師心中都有行政為教學而存在的圖像。
聽演講後的心得:
什麼事是值得用生命去做的事?
聽完這場演講之後,真的有被智弘老師對教育的熱忱所感動,也會很好奇,人智學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又是如何地浩瀚?可以讓許多老師和家長在接觸之後就那麼甘心樂意的為學生全心付出,滿懷熱忱?好像真的就是完全的以學生為中心,並且是深入學生的內心深處,這樣的付出讓我也受到激勵,引發我思考:什麼事是值得用生命去做的事?我的感覺,這些教師和家長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做這些事,因此才能相互影響、互有支援、同受感動,我們的社會極需要這些人的熱忱,當做是拋磚引玉,讓我們重新審視教育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我也曾經在補習班工作過一陣子,我可以體會智弘老師所說的那種對教育的失望,以及對學生的同情,我進幼教所的一部分原因也來自於此,我想要為學生做點什麼,並且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還沒被過多填鴨式教育扭曲的時候,我也希望能啟發孩子對學習的熱忱,現在正是我摸索的時候,我贊成,人智學裡所提到孩子在某一階段的模仿力是很強的,這時身邊的成人要成為模範,因此我所要做的是思考要成為如何的一個老師,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學習對象;智弘老師於演講中提到:善的力量,善的循環就可以有機會成為華德福的老師,我還沒有很想成為華德福的老師,但我肯定這樣的老師他們為學生的努力和奉獻,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希望我跟隨這良善的流,一個很好的循環,有一天也能實現自己為孩子的學習而盡心盡力的幼教夢想。
學生:幼教碩一  鍾麗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