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9/27 學習日誌-慈心托兒所參訪-佳容

時間99.9.27   16:00~20:00           
地點:宜蘭慈心華德福托兒所
綱要1.認識慈心華德福托兒所的特點
      2.製作媧豆兒布娃娃
學生:幼碩一  鍾佳容
一、觀察要點:
(一)園所氣氛
到慈心已經是放學時間,孩子們沒有在教室做角落的操作,也不是在靜靜地閱讀書籍或觀看影集的歷程中等待著父母到來,全部的孩子都在戶外活動。孩子們在廣場遊玩、奔馳,即便手上沾滿泥巴,仍看到出們臉上充滿笑容!這與都市區的園所,一到放學時只聽到麥克風呼喊幼兒的名字,幼兒才急忙收書包離開教室的景象形成強烈反差。
(二)整體建築
主體是ㄇ字型的兩層樓建築物,建築外牆及教室內部(含窗簾)的顏色皆是以淺粉紅為基底,並以彩虹為外牆圖騰,給人溫暖且明亮的感覺。教室緊鄰著戶外的廣大活動空間並具有雙門、雙側走廊,可以順暢地穿越園所的不同區域,而不會有隔閡感。另外,教室沒有特別標明班級名稱的牌子,他們是以什麼來做為各班的代稱呢?
辦公室靠近園區的入口,除了大門安全,亦可直接觀測全園狀態,機動性頗高;廚房設置在二樓處,但未標示幼兒不得進入或任何隔離的設置,我記得似乎有規定要有告示的標語;廁所安排於ㄇ字型的兩個轉角處,;未留意保健室的設置位置。
(三)戶外環境
戶外有分三大區,由園所入口處右側的戶外空間、建築物中間廣場及鄰近的滑梯區、後方則是盪鞦韆及動物區。園所有許多大樹、植物、動物,讓孩子可以親近自然的環境;遊樂設施則有滑梯、與樹連的攀爬繩架、環狀區盪鞦韆及攀爬網、沙坑、小丘及大型缸管、小水池等可讓幼兒活動肢體,隨處亦可見鍋碗瓢盆等供孩子進行扮家家酒或遊玩的用具。
(四)教室安排
教室的桌椅、家具是木製的,沒有獨桌的安排,桌子都緊鄰設置,亦未見屬於教師專用的桌子或一般幼兒園會有的教學用白板,師生間的關係應該很緊密。教師燈光是黃光、雙側皆有窗戶(採光不錯)而教室的角落區是用視覺穿透性的置物櫃做為空間的切割,另外,每間教室內都有烤箱、碗櫥、專用洗手檯,給人如家庭情境的設置感。
教室外有掛勾及長排的木製鞋櫃,供幼兒放置書包及鞋子,教室內有室內鞋的更換區;
(五)教師特質
教師會定期研習、開會討論學校事務,當天更在放學後學習製作媧豆兒布娃娃到晚上八點。另外,教師們下半身皆穿著則及踝長裙,據說是女性老師要有的表徵。因為參觀到教學,所以無法觀察教師與幼兒們互動的過程。
(六)孩子活動
幼兒所用的東西都是非人工製的物品,這裡沒有現成的量產玩具,如:模型車、積木、雪花片等,取而代之的是真實的鍋碗瓢盆、手工娃娃、藝術創作等。幼兒還會自行用葉子做成杯子的形狀來承裝物品遊玩。幼兒在戶外有大量的肢體活動,其中最特別的是攀爬,幼兒會用繩索、爬梯架爬到樹木的枝幹上,雖然有成人在一旁看顧,但樹木的下方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
二、問題省思
(一)華德福教育系統
華德幅系統源自於德國,有鑑於社會文化、資源、地理位置上的差異,慈心華德福是否有依台灣的文化、當地民情做課程或理念上的調整,抑或依循德國的原創模式?這麼開放且尊重人性的教育,適合幼兒的身心靈發展,然而在台灣這個具有崇尚智育領導教育的詭譎文化下,我們該如何權衡兩者間的衝突性?幼兒會不會因此不適應這個環境的衝擊呢?
(二)華德福的玩具
華德福的理念建構在工業革命時期,主張反對違反自然的工業化製品,幼兒所操作的玩具都是自然或人工的物品─石頭、木塊、染布、娃娃,或是直接操作真實性的物品─鍋、鏟、瓢、盆,在這情境下學習的幼兒,可以直接得到生活的經驗,如:將雜草和小碎石丟到鍋子裡進行炒菜的遊戲、將大而厚實的樹葉折成勺狀裝東西。
在遊玩的過程中,教師如何去發現、注意到幼兒各個層面發展的進度以及潛在的優異能力呢?只有自然的刺激夠嗎?市面上有五花八門的工業化量產玩具,其功能性雖有強弱與開放閉鎖之分,但未見慈心華德福有使用非自然的物品,是認為自然的物品已經足夠,或是判定工業化下的玩具對幼兒只有負面的效用呢?
(三)就讀華德福之因
家長對於幼兒教育的訴求是什麼呢?讓幼兒開心、自由地發展身心靈而不用受到體制內的疲勞知識教育轟炸?沒有壓迫性的生活步調,幼兒在往後能調適挫折與壓力嗎?慈心華德福的系統涵括幼稚園、國小、國中三個階段,這是一系列的課程安排。我好奇的是,幼兒從中間階段的轉入是被允許的嗎?怎麼會有中間的突然轉變就讀的影響因子產生呢?  
學校的考量可能是學費的收受,那教師呢?怎麼使一個從未接觸過華德福的幼兒融入整個體系,又關於轉出華德福體系的幼兒,該怎麼去調適他們的認知呢?雖然最終都會到達自身的平衡點,但這途中矛盾、對立、交互的作用是身為教師、家長要去協助幼兒度過的。
(四)幼兒活動安全性
在園所可以看到幼兒大量地運用大肢體進行校園間的探索,然而令我訝異的是幼兒們「爬樹」的行為。園內有高低不同的樹木,有的樹木旁設置了繩索、攀爬梯及固定的支架,這是否在暗示並協助幼兒攀爬樹呢!幼兒自由地在樹之間攀爬著,成人在一旁看顧,但沒有任何制止或面露難色的表徵,即便那些樹比成人高許多且沒有安全防護措施!又,讓幼兒在爬樹的同時,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嗎?樹木的穩定、安全性是值得我們信賴的嗎?
雖然我小時候也曾爬過公園裡的大樹,也喜歡那種攀爬與駕馭的感覺,可是卻因時空、立場不同而有觀念上的矛盾、衝突。或許我的觀念被侷限在兒童發展中,認為幼兒是要小心呵護的,深怕一個閃失會無法對家長交代,同時也害了一個孩子。我知道幼兒是有能力爬樹的,因為我自己也試過來人,幼兒會評估自己的能力及安全,我可以試著去相信他們,並了解教師是怎麼和幼兒講述有關爬樹的注意事項,從讓他們從自我保護開始,成為有膽識、獨立、為自己負責的人。
(五)媧豆兒布娃娃
  我很能體會媧豆兒布娃娃的精神,因為我也有一個心靈寄託的玩偶。而若娃娃是家長一針一線用心去縫,那更能帶給娃娃生命的力量,幼兒也能感受到這份愛的重量,若有機會我也會想做一個娃娃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在愛的環境下快樂的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