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華德福教育之溼水彩畫體驗課程-2010/11/01-麗儀

當紅黃藍相遇在一起-華德福溼水彩畫體驗課程
                                                                                                                                            2010/11/1
在我的感覺中黃色是很明亮的,我總會把他和陽光聯想在一起,或者是接近嫩綠葉子的黃或是金黃色的稻穗,名畫家梵谷也很喜歡黃色;不過我對黃色的喜愛不如藍色;從以前就很喜歡藍色所帶給我安定沉靜的感覺,我喜歡這個色彩的脫俗、幽雅,看到藍色我總會想到天空或大海,心情就會跟著舒暢;紅色讓我聯想到蕃茄醬,還有火燄,這顏色是熱情的,也像鬥牛士手裡的紅巾,像飄揚在空中的國旗,還有紅蘋果,但我對紅色的喜愛度也沒藍色多。
今天,拿起好多年都沒再拿過的畫筆,要不是修了這堂課,我可能依舊是在想像中作畫,我到海邊的時候,我曾夢想著我拿起畫板,水彩筆很快的抓住一幅美景,然後就可以暢快的表達出來,於是每次我到海邊,我總想著這樣的事,但我一直沒有真的做這件事。
之前倪老師說:這堂課要畫溼水彩畫時,心裡曾構思要畫什麼,想到的竟是一個花瓶,或是一雙鞋子;後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使用紅、黃、藍三個基調進行調色,一開始我讓三種顏色小心地井水不犯河水,完全獨立的呈現,隨著老師閱讀有關色彩的故事,色彩所給人的感覺和意境,還有觀摩同學的畫作之後,我轉而讓三種色彩漸漸地融合,心裡對色彩的感受也慢慢貼近;到了第三幅的具體圖像畫,本來要畫翠玉白菜,但我不曉得怎麼調出那種色澤,也不知道怎麼畫可以像那樣,於是最後畫了一個蘋果;第四幅畫,要傳達一個故事,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我想到了一種心情,關於調適方面的,又想到年節的熱鬧,或是參加主日聚會的狀況,最後我選擇畫海邊,很妙,沒想到無意間我的夢想實現了,我把海邊的樣貌描繪出來了,但沒有自己想像中的美好,只是黃、紅、藍三種簡單的色彩,可以一起變得十分豐富而有趣,而且不同的人都能畫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訴說自己的色彩故事,我又一次領會無中生有的樂趣,親手實踐一個想像中的事,意外讓自己感受到想與做有之間的差異,而後慢慢調整想像和實踐之後的落差,這是一個特別的體驗,下課時大家都一同望向窗外的夕陽,粉紅橘的雲彩交織著十分美麗,華德福的溼水彩畫讓我們這一堂課,心靈有一個溫柔的想像,並一同編織著屬於色彩的故事,也增添了對色彩的敏感度。

11月10的演講(另類教育的發展與展望)摘要與心得-麗儀


1110的演講摘要與心得-麗儀
另類教育的發展與展望
主講者:Prof Raine Kokemohr
Prof Raine Kokemohr教授演講摘要:
正規教育使孩子適應政治和經濟系統所給予的目標和態度;另類學校則相信個人可以發揮其豐富的潛力,能力及性向。正規教育下的簡化二分法有阻礙思維發展的風險,而兒童的身體正等待被開發。
介紹華德福教育乙太身體發育的心理和精神活動、7年階段論、優律詩美有關大腦的審美精神以及與本體的互動,大部份用古典音樂有時也用別的,現場工作是重要的。訓練華德福的老師將建議:兒童及青少年的世界是一個整體,1-8是一個循環,他們都和幼兒一同生活,主要是因為發展的循環,一個宇宙觀,和平、合協。

Prof Raine Kokemohr教授提出三點疑問:
一、有任何理想教育可適應未來社會的幼兒嗎?
重要的是解構和減低權力,因為父母曝露於多種觀念中,幼兒不能孤立的活在世界中,應該要給幼兒早期一個的完整而不是受控制的社會生活。
德國有各種另類教育課程,可以在一般學校中找到,他們得到政府更多的照顧。
二、華德福教育是否一定要讓幼兒與高科技隔離?
一個現代社會,幼兒有很多科技玩具,不可能將之分離,那華德福教育是否有其他的作法?
三、在培育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教師如何成為模範,成為什麼樣的模範?
國民教育政策本來四年延長六年(有助於弱勢的,社會或種族的融合,但被中上階級既得利益者否決了)

倪老師:另類教育政府無法提供支持。如果放棄這樣就會多一個特殊的孩子,面對問題的力量有家庭、家人的支持、同儕教功課。

在場有人提問:德國另類教育可以推論到什麼地方,台灣附近就有另類學校在垃圾場附近,有沒有什麼大概的方式。

回答:我們身處在一個跟我們想要的相反的環境,除非我們去打破它,但我們沒辦法打破,我們就是在這環境中,所以另類學校和公立學校一樣,老師要不斷省思自己的失敗,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失敗。
建造或重新建構知識需要太多的時間或需要正式評估;台灣學校整個華德福課程是舊式的,在德國因為科技的關係大家身體變弱,課程在韻律方面都有調整德國發現如果沒改變無法生存。
倪老師回應:在台灣較差的一面,華德福學校是全新的,但畢竟是複製的,藝術教育可能被限制,很大的限制;好的一面像在蓋房子,是老師帶著他們一步步去做好的,這是正向的,且在各方面課程都表現出和諧。

心得感想:
對於這一次的演講:讓我對於華德福在德國的現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而Kokemohr教授所提出關於幼兒是不是一定要遠離高科技的疑問,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年紀小時就接觸各種高科技好像已經相當普遍,而華德福教育不讓幼兒接觸是為了避免幼兒不要過早受到這些產物的負面影響;我的看法是家長應該是最有權利作出選擇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幼兒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呢?認不認為高
科技產物會傷害到自己的孩子?願不願意為他們營造一個較為天然的家庭設施?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提問對家長而言應該也是一個挑戰。

另一個提問:關於如何培育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教師要成為什麼樣的模範呢?這在台灣來說:教師常常有來自各方面的意見,有專家學者的、家長的、園所的建議,教師本身該如何從中去歸納整理出一套較合適的教學觀呢?教師可能要經常的對於幼兒有想認識和瞭解的想法,因為在我的想法裡我贊同不是把幼兒教導成像一個符合現代社會的成人一樣,而是應該要讓幼兒對這社會有願意探索的好奇心,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如何處理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這之間的差異是可以好好去思考的,也唯有對幼兒有較多的認識和瞭解才能真正知道該引導他們往什麼樣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