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10.25日誌:教育,一種潛移默化的治療-佳容

學生:幼碩一  鍾佳容
時間99.10.25   14:00~17:00
地點:井塘樓3F研討室
綱要1. 一個月的學習分享
            2. 討論「邁向健康的教育」CH1
3. 決定專題報告的主題
一、學習內容
(一)學習分享
            課堂開始前,倪老師請我們各自分享一個月以來的學習心得,如:書籍閱讀、網站資源運用、相關演講及參訪的收穫等。我的學習心得是:很喜歡這種多元形式的上課方式,因為以往的學習都只是吸收書本的知識,很難和實務做連結,現在我們上課很彈性,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時間去搜尋感興趣的資料來閱讀,因此很有收穫。
      上週六在政大附中有「優律思美」的短期課程,所以我也特別提出做分享。(另有心得記錄)
(二)書籍討論:「教育‧一種潛移默化的治療」
            這是「邁向健康的教育」的第一章,由小閔學姊為大家導讀,邊導讀的過程中,倪老師會適時地補充、解釋,並舉出例子,讓同學們可與自身的經驗做結合。
            內容主在論述教育被視為一種治療的過程,他可促使兒童成熟,同時健康,以達到完美的人類生命。在人類的發展中,人類器官組織的建構與退化過程是配合著思想生命的成熟步驟,我們藉由一個類似彩虹橋的圖可以清楚了解。在教育與醫學的結合下,可以了解個年齡發展的任務、與兒童相處的建議,並得知知覺感官活動等。另外,更提到了史代納(Steiner)所提的身體生命和思想生命的力量,亦即自我治療力量的系統,教師則是扮演著「發展的助手」,幫助孩子能發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專題報告:小組探討「史代納華德福」
    在倪老師的提議下,我們三位同學將要針對史代納華德福做一個專題報告,包含史代納、人智學的背景歷史、重要內涵,將完整地呈現。
  
二、學習心得與反思
(一)對知覺感官活動的認識與疑惑
            在課程中有提到「身體是唯一的巨大的知覺器官」,也就是說學前的孩子每一種知覺經驗都是全面性的開放,我們需要對知覺感官進行保護,讓身體發展。在文章有提到保護原則及可能會造成有害影響的行為,讓我知道要怎麼做,才不會對幼兒有害。然而,真的有父母或教師可以如此面面俱到地去兼顧孩子的發展嗎?我對此感到懷疑!如:生命的感覺中,有提到不要有吵架、緊張、恐懼、急躁、不滿足等行為,但是這些不是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嗎?我認為這是很難避免的,因為人總是會有情緒與意外的狀況,很難讓幼兒受到全面性的保護而不被傷害,那麼,我們又該怎麼保護幼兒呢。
(二)思想生命的成熟
            人的發展中,器官組織隨成長歷經建構和退化的過程思想生命則是持續發展的產物,不斷地往上延伸。我試想,雖然思想會經由人的經驗而不斷地加深、寬廣,那是不是也會有停滯不前或僵化的情形出現呢?當一個人拒絕面對新的事物、封閉自我的同時,他的思想生命會達到成熟的階段嗎?又或者思想生命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呢!?或許,這個問題可以再探討一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